- 中华币
- 67473
- 威望
- 466
- QQ
- 361808681
- 在线时间
- 16336 小时
- 最后登录
- 2021-1-20
- 帖子
- 27643
- 好友
- 0
- 主题
- 1582
- 积分
- 28575
- 注册时间
- 2007-9-8
- 阅读权限
- 150
- UID
- 6
- 中华币
- 67473
- 威望
- 466
- 帖子
- 27643
|
4
民国三十年至三十一年(1941年—1942年)间,东台地区发行的各种纸币
民国三十年(1941年)日寇入侵东台后,日伪军联合向东台城周边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,东台城内币制混乱、货币贬值、物价上涨。台城肇泰、正大、全晋等油米厂乘机大量印发各自的“流通券”,表面上是为了便利市场货币流通,实质是促使市民只向他们所经营的厂、店、栈买卖粮油,藉以操纵市场、哄抬物价、牟取暴利。与此同时,在农村坚持抗战的**东台县委及县政府于1941年5月决定,将东台抗日**根据地重新划为海丰、潘丿(现属大丰区)、三仓等九个行政区,为了对敌斗争和发展经济的需要,有的行政区也曾在当年(1941年)印发了一些地方兑换券,如“东台县第九区长明镇兑换券”(已发现壹角券实物)就是其中的一种。
民国三十一年(1942年)初,伪东台县政府粉墨登场,汉奸吕景颜充任伪县长,东台所属的草埝、小海、富安等附近集镇亦为伪军所控制。同年一月,汪伪政权在东台地区推行“中央储备银行兑换券”,规定“中储券”与“法币”的兑率为1:2,并强迫用“中储券”来兑换“法币”;同时日商东芝、四国等洋行则利用“中储券”大量收购当地金银铜铁锡,白木、东和等洋行也乘机用“中储券”在东台抢购粮棉等物资,致使东台日伪统治区的民众深受其害。在这一背景下,东台日伪据区内的商家、商会也纷纷印发小额“流通券”、“找尾券”等,以图消极对抗“中储券”。据东台市钱币学会发掘,这一类纸币有:民国三十一年(1942年)的“草埝镇货物流通券”(已发现2角券实物)、“小海镇商会物资流通券”(已发现5角券实物)、富安区扬卢乡扬元肉铺的2角“找尾券”等。
|
|